之前從未接觸過 國外的教學法, 因此第一次上課時
就馬上遇到了難題...也因此勢必展開一段磨合期.
我人 目前還在陣痛的磨合期中 哈哈, 症狀之一就是
一直做沒啥重要的雜事 但就是不想念書XD
(所以上課前 就變成要一直趕看論文 @@ )
以下, 是我認為 國內外教學差很多的地方:

1. 沒有指定課本
   當老師微笑的說: 我們沒有指定使用的課本,所以你們不用買課本唷.
   這個時候不用太開心,想說可以省下一本貴聳聳的原文書.
  
因為這個代表,老師會提供一長串建議閱讀書籍給你 = =+
   一長串的閱讀書目裡有包括論文,工具書等等.
   通常會有三~四本是cover老師主要的上課內容.
   因此, 每堂課大綱後面 老師會列出哪幾本書的哪幾章是cover
   這次的上課內容. 學生要自己去找來看.
  
也沒有強迫一定要去找來看.但是,像我這種上課只能含淚看著老師
   上課的進度猶如自強號往前衝去,而我人還在月台沒搭上車 = =+
   這時候就是自己得當自強了,要去找這些書來充實一下.

2. 自己找資料, 人人都可成為google大神
   連貫沒有指定課本這一點, 因為老師"建議"你去找來看的書與資料太多了.
   而基本上,圖書館書就這麼兩三本, 大部份情況下, 你跟這些書是無緣的.
   也加上每個課要用的書太多本,在英國買書可以超貴的,一本隨隨便便都要3000台幣.
   因此, 大家利用網路去找到這些reading material(閱讀資料)
   人人使出渾身解數, 利用google去找論文,免費e-book 等等.
   我到了這邊才知道 原來google有一個"scholar google" 
   方便學生研究員 去尋找論文 相關書籍介紹等.
   只是 我目前還有幾本google不到 = =+ 
   
   上完第一個禮拜的課時,收到老師長長的書目,為了找書花了非常多時間.
   那時候,深深懷念起在台灣找書(通常圖書館都沒人跟你搶),copy書(英國有嚴格智財權)
   的便利性啊!
  
也大概了解原來這個就是研究員的生活, 有一部份時候是得花在"找資料"這件事上.
   找資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,難怪google可以成為一個大企業,資訊便利就是一種profit.

3. 學習當自強 老師只是引導員
   每堂課,老師講解(lecture)只有一個小時, 另一個小時是seminar(第四點主題)
   lecture時,就是學生坐在下面負責接收知識訊息(像台灣傳統教學)
   但是,一個小時的lecture並不代表內容深度只需要一個小時. = =+
   每堂課的主題還蠻大的,然後裡面包含好幾個theory(理論). 老師會快速run過這些theory
   但不會進入細節部份,只是解釋一下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.
   讓你對這個大主題有一個大概念.外加,有一些theory會稍作解釋. 然後一個小時就過了. 
   通常, 這樣lecture代表 台上一小時,台下六~七小時.(依個人程度落差不同 自行加念書時間)
   這時,就是你上完課得回去捧著書單,找出這堂課相關的文章來自己念,去把細節補起來.
   目前,我想我是那種得花很多時間自我補充的人,有太多個經總經知識都忘光光了@@  
   突然覺得大學時,只要負責專心聽課,回去不用念什麼書的生活真悠哉 = =+
   台灣的老師,會連細節全部都跟你講,你只要確保自己有在上課時聽懂就好了,
   沒有下課得去找書來啃的壓力.

4. Seminar之 這位同學請發言 
   來到這邊學習,第一件最刺激的事 就是...我們竟然每個禮拜都有課堂討論!
   老師會給我們每次上課要討論的題目, 因此在上課前要先把自己的答案準備好.
   當老師第一個小時的lecture(教課)結束後,我們班會分成一半.
   一半的人留下來進行一個小時的課堂討論,另一半的人一個小時後回來進行同樣的課堂討論.
   之所以要把班上的人分一半,是因為老師認為小班制的討論,才可確保每個人有發言機會.
   也代表,你想偷偷躲在一堆人後面沉默過一堂 討論課 是mission impossible(不可能的任務)
   老師給你題目同時,也有提供為了回答這些題目,我們所需要看的論文名稱.
   因此,我們就會去圖書館影印這一篇論文,然後閱讀後,在課堂發表自己的意見.
   不過 一篇論文都10幾頁~20幾頁, 每次都得在上課前趕看論文 很囧.
   討論進行時,要努力跟上討論的內容,否則輪到你被問的時候,回答不出來就只能等同學拯救.
   我以前沒有什麼課堂討論經驗, 因此還蠻緊張,不太適應. 不過現在就慢慢習慣了.^^"
   
  
從課堂討論可以輕易發現,歐洲人還蠻會發表自己的意見,口條也很清楚.
   我的英文表達相較之下就亂無章序多了,然後也沒有真的很懂老師討論的每個東西.
   昨天討論時,我被老師問到一個理論,然後我大概解釋了理論內容,但是老師又進一步
   問我"why"這個理論會這樣運作,我就不知道怎麼回答.@@ 班上厲害的同學要幫我回答,
   老師還說,喔~給Lu機會,她知道答案的.  整個囧~真想大喊: 我不知道答案咩~~~!
   雖然老師人很好,循循善誘要讓我講出答案,不過我的腦子已經不太能思考了 = =
   搞不太清楚狀況了, 所以最後還是同學們幫我回答完答案. 
   只能說, 課前做好準備,念越多越好, 然後多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吧!

5. 英文授課 
   哈哈 國內外教學不一樣的最後一小點, 當然就是語言使用的不同嚕.
   來到這邊,發現自己的聽力還是不足,除了老師講的英文本身會有自己腔調外.
   很多時候,老師講的話我都catch不到. 有可能是自己單字量知道的不夠多.
   所以很容易英文聽一聽就恍神, 然後就不知道老師現在在講什麼了 = =
   目前在慢慢習慣英文的授課, 大概可以抓到七成的內容嚕~
   因此, 其實來到國外上課之前,若是可以多訓練自己英文聽課的能力,
   會適應的比較快,也比較跟的上老師上課的進度.
   我想現在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,除了自己的知識基礎不足,
   無法聽懂每一句老師說的英文 也是造成學習障礙的一部份.


在這邊面對完全嶄新的學習方式, 讓我一開始就感到壓力與挫折.
挫折是來自於, 跟不上老師的進度. (以前在大學 沒有這個問題)
突然發現自己是有那麼多知識不足的地方,很多東西得補充.
壓力就是來自於, 自己意識到要花很多力氣去把學習gap(溝)補起來
要適應英文授課,並習慣自我管理的學習方式.
沒有所謂輕鬆學習這樣一回事~ 要真的花時間扎實念書.
因此這種陣痛磨合期 常常讓我有點想哭的感覺~
(落後學習的感覺 會令人沮喪~)
不過, 它就是一種挑戰與體驗.
完成了這個挑戰, 你就多成長了一些也得到一些東西.
在完全適應前,就是先含淚努力跟自己說 要加油!然後繼續前進^^

   
 
 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illet3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